劇情簡介
1935年,寧靜悠閒的英國鄉村。生活富足且地位顯赫的泰麗思一家正在這裡躲避著近年來英國少有的酷暑。這天,家裡年僅十三歲的小姑娘布里奧妮·泰麗思 (西爾莎·羅南飾)在農莊閒逛時偶然看到了自己不該看到的一切——天氣過於炎熱,以至塞西莉亞·泰麗思 (凱拉·奈特利飾)脫掉衣服,跳進自家花園的噴泉乘涼。莊園管家的兒子羅比·特納 (詹姆斯·麥卡沃伊飾)剛剛從劍橋來到莊園。這一香艷景致恰好被羅賓·特納看到。而二人又曾是同年玩伴,打小便親密無間。自然愛美之心讓特納驚在原地,寸步不能移動。
年幼無知的小姑娘以為高大的羅比要對美麗的姐姐欲行不軌。恰巧在同一天夜裡,招風的表姐勞拉·昆西 ( 朱諾·坦普爾 飾)又被人強暴,這一切更讓布里奧妮認定羅比就是那個無惡不作的罪犯。
事實上,受過良好教育的羅比·特納早就對性格堅毅的塞西莉亞情有獨鍾,而塞西莉亞同時對志向遠大的小伙子頗為看重。此時的兩人已然處在了戀情當中。但小布里奧尼的突然出現加上此次對羅比堪稱致命的誤會,最終斷送了塞西莉亞與羅比青梅竹馬的愛情。倒霉的羅比蒙冤入獄。只留下傷心欲絕的塞西莉亞獨自一人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與內心愧疚的折磨。而貪慕虛榮的表姐勞拉竟然“一蹴而就”地嫁給了那個當年強暴自己的有錢人保羅·馬歇爾 ( 本尼迪特·坎貝巴徹 飾)。
多年後,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如同這場致命的誤會一般襲擊並蹂躪著帶給姐姐無盡痛苦的布里奧妮生活和內心。自我救贖成了她此生最大的心愿。然而,無情的戰火最終將一對未成眷屬的有情人相繼吞沒。而心結難開的布里奧尼則花費了她畢生的經歷將這場致命誤會寫成情真意切的小說,期待有朝一日能真相大白於天下,還一對有情人清白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凱拉·奈特利 | 塞西莉亞·泰麗思 | |
詹姆斯·麥卡沃伊 | 羅比·特納 | |
西爾莎·羅南 | 布里奧妮·泰麗思(13歲) |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保羅·馬歇爾 | |
朱麗亞·韋斯特 | 貝蒂 | |
布蘭達·布萊斯 | 格雷斯·特納 | |
哈麗特·瓦爾特 | 艾蜜莉·塔利斯 | |
Ailidh Mackay | 唱歌的女僕 | |
朱諾·坦普爾 | 勞拉·昆西 | |
Felix von Simson | 皮埃羅·昆西 | |
Charlie von Simson | 傑克遜·昆西 | |
阿爾菲·艾倫 | Danny Hardman | |
派屈克·甘迺迪 | 里昂·泰麗思 | |
Peter Wight | Police Inspector | |
Leander Deeny | Police Constable | |
Peter O'Connor | Police Sergeant | |
丹尼爾·梅斯 | Tommy Nettle | |
儂索·阿諾斯 | Frank Mace | |
米歇爾·維耶摩 | 法國人 | |
利昂爾·阿貝蘭斯基 | 法國人 | |
托比亞斯·門基斯 | 海軍軍官 | |
Paul Stocker | 哭泣的士兵 | |
Alex Noodle | 曬太陽的人 | |
Roger Evans | 海灘上的士兵 | |
布隆森·韋伯 | 海灘上的士兵 | |
Ian Bonar | 海灘上的士兵 | |
Oliver Gilbert | 海灘上的士兵 | |
Jamie Beamish | 在布雷酒吧的士兵 | |
強尼·哈瑞思 | 在布雷酒吧的士兵 | |
Nick Bagnall | 在布雷酒吧的士兵 | |
Billy Seymour | 在布雷酒吧的士兵 | |
尼爾·馬斯克爾 | 在布雷酒吧的士兵 | |
Paul Harper | 士兵 | |
吉娜·麥基 | 德拉蒙德 | |
Charlie Banks | 見習護士 | |
Madeline Crowe | 見習護士 | |
Scarlett Dalton | 見習護士 | |
Olivia Grant | 見習護士 | |
Katy Lawrence | 見習護士 | |
Jade Moulla | 見習護士 | |
Georgia Oakley | 見習護士 | |
Alice Orr-Ewing | 見習護士 | |
Catherine Philps | 見習護士 | |
Bryony Reiss | 見習護士 | |
Sarah Shaul | 見習護士 | |
Anna Singleton | 見習護士 | |
Emily Thomson | 見習護士 | |
Michelle Duncan | Fiona Maguire | |
蘿瑪拉·嘉瑞 | 布里奧妮·泰麗思(18歲) | |
Kelly Scott | 醫院行政助理 | |
Mark Holgate | 醫院門口的士兵 | |
Ryan Kiggell | Registrar | |
Vivienne Gibbs | Staff Nurse | |
Matthew Forest | 醫院門口的士兵2 | |
Richard Stacey | Injured Sergeant | |
Jay Quinn | Soldier Who Looks Like Robbie | |
傑瑞米·雷乃 | Luc Cornet | |
John Normington | Vicar | |
Jack Harcourt | 皮埃羅·昆西(14歲) | |
Ben Harcourt | 傑克遜·昆西(14歲) | |
Tilly Vosburgh | 避難的母親 | |
Angel Witney | 避難的孩子 | |
Bonnie Witney | 避難的孩子 | |
Ben Webb | 避難的孩子 | |
Wendy Nottingham | 賈維斯先生 |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年老的布里奧尼 | |
安東尼·明格拉 | 交談者 | |
Tom Barker | 在隧道里的男孩(客串) | |
James Fiddy | 英國皇家空軍官員(客串) | |
艾略特·弗朗西斯 | 士兵(客串) | |
Thomas Rooke | 士兵(客串) | |
Craig Leonard | Bandstand singer(客串) | |
Ro Barrett | 士兵(客串) | |
Christopher Maudsley | 士兵(客串) | |
Julie Eagleton | 軍官(客串) | |
Daniel Harland | 士兵(客串) | |
Arnold Montey | 巡警(客串) |
職員表
製作人 | 蒂姆·貝萬、莉莎·蔡辛、理察·艾爾、艾里克·費爾納、羅伯特·福克斯、Jane Frazer、Debra Hayward、伊恩·麥克尤恩、Paul Webster |
原著 | 伊恩·麥克尤恩 |
導演 | 喬·懷特 |
副導演(助理) | Tom Brewster、William Dodds、Stewart Hamilton、Candida Marlowe、Thomas Q. Napper、Josh Robertson、Nick Shuttleworth、Michael Stevenson、Jeremy Angel、David Daniels、Todd Embling、Charlie Waller |
編劇 |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 |
攝影 | 西穆斯·邁克加維 |
配樂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剪輯 | Paul Tothill |
選角導演 | 吉娜·傑 |
藝術指導 | Sarah Greenwood |
美術設計 | Ian Bailie、Nick Gottschalk、Niall Moroney |
服裝設計 | Jacqueline Durran |
視覺特效 | John Moffatt |
布景師 | Katie Spencer |
音效:Danny Hambrook、Paul Hamblin 、Catherine Hodgson、Becki Ponting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 .
音樂原聲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發行時間:2007年12月4日 參考資料: | 1 Briony 2 Robbie's Note 3 Two Figures by a Fountain 4 Cee, You and Tea 5 With My Own Eyes 6 Farewell 7 Love Letters 8 The Half Killed 9 Rescue Me 10 Elegy for Dunkirk 11 Come Back 12 Denouement 13 The Cottage on the Beach 14 Atonement 15 Clair de Lune (Claude Debussy) |
幕後花絮
•導演喬·懷特、製片保羅·維伯斯多自電影《傲慢與偏見》(2005年)後再次與凱拉·奈特利合作。
•在片中出現的法國城市敦克爾克實際上是英國的小鎮裡德卡。
•艾姆雷·沃森和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都曾試圖出演艾蜜莉·塔利斯這個角色。
•艾比·考尼什曾考慮飾演18歲時的布里奧妮,但是因為與電影《輝煌年代》的演出時間衝突就退出了。
•在影片中,四分半鐘的敦克爾克沙灘景色的長鏡頭拍了五條才通過。
•敦克爾克的街頭景和發電機房的景都是在格里姆斯比碼頭拍攝的。
•羅莫拉·蓋瑞四天就拍完了她的所有場景。
•導演喬·懷特沒看過小說就先開始拍攝了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08年2月24日 |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原創配樂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獲獎 |
最佳影片 | 《贖罪》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西爾莎·羅南 | |||
最佳改編劇本 |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 | |||
最佳攝影 | 西穆斯·邁克加維 | |||
最佳藝術指導 | Sarah Greenwood、 Katie Spencer | |||
最佳服裝設計 | Jacqueline Durran | |||
2007年9月8日 |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電影與文學論壇獎 | 《贖罪》 | 獲獎 |
金獅獎-最佳影片 | 《贖罪》 | 提名 | ||
2008年1月13日 | 第65屆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贖罪》 | 獲獎 |
最佳電影配樂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詹姆斯·麥卡沃伊 | 提名 | ||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凱拉·奈特利 | |||
最佳女配角 | 西爾莎·羅南 | |||
最佳導演 | 喬·懷特 | |||
最佳編劇 |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 | |||
2008年12月6日 | 第21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男演員 | 詹姆斯·麥卡沃伊 | 提名 |
最佳作曲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
觀眾獎-最佳影片 | 《贖罪》 | |||
2008年2月10日 | 第6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贖罪》 | 獲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Sarah Greenwood、 Katie Spencer | |||
最佳男主角 | 詹姆斯·麥卡沃伊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凱拉·奈特利 | |||
最佳女配角 | 西爾莎·羅南 | |||
最佳導演 | 喬·懷特 | |||
最佳改編劇本 |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 | |||
最佳攝影 | 西穆斯·邁克加維 | |||
最佳服裝設計 | Jacqueline Durran | |||
最佳音效 | Danny Hambrook、 Paul Hamblin 、 Catherine Hodgson、 Becki Ponting | |||
最佳剪輯 | Jacqueline Durran | |||
最佳配樂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
最佳英國電影 | 《贖罪》 | |||
最佳化妝造型 | Ivana Primorac | |||
2008年8月4日 | 第10屆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劇情電影女演員 | 凱拉·奈特利 | 獲獎 |
2007年12月 | 第8屆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影片 | 《贖罪》 | 提名 |
最佳新人演員 | 西爾莎·羅南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西穆斯·邁克加維 | |||
最佳電影配樂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幕後製作
鏡頭畫面
攝影師和導演喬·懷特在製作上花了很多心思和功夫。對不同時期採用了不同方法表達:如戰事以前較安逸的部分,攝影師以Dior的絲襪作鏡頭的濾鏡。表現炫目而柔和的繁華感;戰事爆發以後多採用手搖鏡頭及突然切出的拍攝手法。其中一幕在沙灘上拍攝的戰爭場面,攝影師和導演以一氣呵成、不經剪輯的長鏡頭完成。全場二千位演員與工作人員同時參與,大型布景包括摩天輪、戰艦及經戰爭洗禮的建築;還有同時進行的合唱團演唱、士兵們在騎馬、踢足球等都要配合精確的拍下 。
美術、服裝、配樂
由於《贖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30、40年代的英國,電影的前半部儘是絢爛華麗的色彩,無論布景設計及角色身穿的華衣美服都是耀眼的設計,揉合環境聲響的配樂。電影的後半段轉用素色及靡爛的造型,配樂與前半部有強烈的對比 。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Working Title影業(英國);相對論傳媒、環球影業(美國);Studio Canal(法國) |
發行單位 | 焦點電影(美國);Studio Canal(法國);環球影業(阿根廷、荷蘭、新加坡、英國、巴西、希臘、瑞典、奧地利、瑞士、德國、俄羅斯、荷蘭、美國);Finnkino Oy(芬蘭);Hoyts Distribution(澳大利亞);東寶東和(日本);Paramount Filmes do Brasil(巴西) |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細節 |
瑞典 | 2007年8月28日(馬爾默電影節) |
義大利 | 2007年8月29日(威尼斯電影節) |
希臘 | 2007年9月(雅典電影節) |
英國 | 2007年9月3日(倫敦)(首映) |
英國、愛爾蘭 | 2007年9月7日 |
加拿大 | 2007年9月10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比利時 | 2007年9月11日(奧斯滕德電影節) |
荷蘭 | 2007年9月21日(濱海電影節) |
芬蘭 | 2007年9月25日(赫爾辛基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 | 2007年9月27日(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
芬蘭 | 2007年9月28日 |
巴西 | 2007年10月2日(里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 |
法國 | 2007年10月5日(迪納爾英國電影節) |
墨西哥 | 2007年10月6日(莫雷利亞電影節) |
紐西蘭 | 2007年10月18日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2007年10月25日 |
克羅地亞 | 2007年10月25日(薩格勒布電影節) |
土耳其 | 2007年10月26日 |
荷蘭 | 2007年11月1日 |
瑞士 | 2007年11月8日(德語區) |
德國、克羅地亞、科威特 | 2007年11月8日 |
奧地利 | 2007年11月9日 |
羅馬尼亞 | 2007年11月24日(達基諾國際電影節) |
斯洛伐克 | 2007年12月5日(布拉迪斯拉發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07年12月7日(限量放映) |
印度尼西亞 | 2007年12月8日(雅加達國際電影節) |
斯洛伐克 | 2007年12月20日 |
澳大利亞 | 2007年12月26日 |
中國香港 | 2007年12月27日 |
保加利亞、立陶宛、立陶宛 | 2008年1月4日 |
法國、比利時 | 2008年1月9日 |
巴西、愛沙尼亞、西班牙、挪威、瑞典、中國台灣、美國 | 2008年1月11日 |
以色列、葡萄牙、俄羅斯 | 2008年1月17日 |
埃及 | 2008年1月23日 |
希臘、匈牙利、新加坡 | 2008年1月24日 |
捷克共和國 | 2008年1月31日 |
冰島、烏拉圭 | 2008年2月1日 |
阿根廷、泰國 | 2008年2月7日 |
哥倫比亞、墨西哥、波蘭 | 2008年2月8日 |
智利 | 2008年2月14日 |
哈薩克斯坦、羅馬尼亞 | 2008年2月15日 |
韓國 | 2008年2月21日 |
中國大陸、丹麥、巴拿馬 | 2008年2月22日 |
塞爾維亞 | 2008年2月25日(貝爾格勒電影節) |
越南 | 2008年2月27日 |
菲律賓 | 2008年3月12日 |
日本 | 2008年4月12日 |
印度 | 2008年6月20日 |
荷蘭 | 2014年10月2日(荷蘭電影節)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贖罪》是一部很奇特的電影,該片的故事並不出奇,但導演喬·懷特選取的視角很獨到,用布里奧妮的一生來講述懺悔的故事。布里奧妮在影片中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年少無知時犯下的錯誤,注定她要用一生來彌補。
影片採取雙線並進,循環往復的結構,一條故事線是布里奧妮痛苦的一生,另一條故事線即是羅比和塞西莉亞艱難的愛情之路。兩條故事線互相交錯,影片的敘事時空也在不是的倒退和跳躍,給觀眾在視覺上帶來了很強的衝擊力。這樣獨具匠心的敘事手法,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也強調了三位主人公分崩離析的一生。
《贖罪》的絕妙之處在於觀賞過程中的漸入佳境,影片前半段的敘事很平實,雖然羅比的冤案讓人揪心,但整個過程不存在太多的驚奇。影片的後半段充滿了精彩看點,導演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全景式跟拍令人拍案叫絕,30萬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緊急撤退,展現了一幅淒涼的敗軍之相。敦刻爾克港口的這場戲好比影片的點睛之筆,襯托出羅比的悲慘命運,這也是整部影片中耗資最大的場面。原本還是文藝氣息很濃的《贖罪》,因為一場浩大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也一躍成為具有史詩氣魄的大作。對於整部戲,這場表現聯軍潰敗的大撤退,是不可或缺的一筆 。 (新浪娛樂評)
《贖罪》以氣勢磅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硝煙為廣闊的歷史背景,將一段滿含著誤會與淚水的情感故事展現出來。遵循原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的同時,聰明的喬·懷特更通過獨特電影語言的表達方式,將故事中哀怨情仇、易結難解的人性糾葛詮釋得淋漓盡致。再加上宏大的戰爭歷史背景的襯托。一部引人入勝的情感傳奇躍然眼前、直抵觀眾心坎 。 (新浪娛樂評)
負面評價
《贖罪》具有強烈的史詩電影和戰爭電影的氣質。該片有一個貌似宏大的敘事結構,並不惜巨資弄出了十分鐘左右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並非毫無必要,但的確不需要那么長,一筆帶過足矣。因為這個電影所要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曲英倫悲歌而已。然而,就是這么一個說複雜不複雜,說簡單但又多少有點不太簡單的悲劇愛情,讓導演和編劇弄成了類戰爭加類史詩。其實,硬貼上的這些因素,反而弱化了原本好好的一個愛情故事。
其次,該片技術上的過於考究難免給人以匠氣感。技術是必要的,但過於炫耀技術,是一種浪費,還容易招人煩。數個情節,導演安排了雙角度,甚至是多角度敘述。很多細節無不在顯擺導演那過人的聰明勁兒。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小伎倆,沒有大智慧。用多了,只能是反效果 。 (《大眾日報》評)